今日立秋 | 吃好三样,喝三样,做三样,平安过秋天!

来源:诗词天地


2025年8月7日
乙巳年闰六月十四
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

秋天的第一个节气
——立秋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记载:“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

“秋”就是指暑去凉来。立秋时,北斗指向西南。

从这一天起秋天开始,秋高气爽,月明风清。此后,气温由最热逐渐下降。

对中国人来说,立秋的重要性在于:它不仅是中国最早的节气之一,它还意味着秋天的正式开始。



从今日起

一宿秋风未觉凉,数声宫漏日犹长。
林泉无计消残暑,虚向华池费稻粱。

一觉醒来,不知不觉秋风微凉,踩着盛夏的末梢,就进入了散发着诱人、成熟气息的立秋。

秋去秋来又一年,岁首岁末再一半。年年岁岁秋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立秋的来到,盛大的并不仅仅是秋天本身,更还有岁月的性格在时空里所氤氲的风情。



01


立秋三候

《逸周书·时训》:“立秋之日,凉风至;又五日,白露降;又五日,寒蝉鸣。”

故将立秋分为三候:

一候·凉风至

熬过了激昂似火的夏天,在温柔的秋风中,我国许多地区开始刮偏北风,偏南风逐渐减少。

小北风给人们带来了丝丝凉意。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



二候·白露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道:“大雨之后,清凉风来,而天气下降,茫茫而白者,尚未凝珠,故曰白露降,示秋金之白色也。”

立秋十天遍地黄。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变大,早晚已感受到凉意,夜晚草木树叶上开始凝结露珠。

“白露降”,标志着“秋金之白”的出现,一个金色的秋天就要到来。

三候·寒蝉鸣

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寒蝉的鸣叫象征着天气真的开始变冷,‌是一种季节更替的信号。



02


立秋习俗

  • 晒秋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一叶知秋的同时,也意味着民间收获的季节到了。

湖南、江西、安徽等省份的山区村民,也悄悄在自己的房前屋后及自家窗台、屋顶架晒或挂晒农作物,久而久之就演变成一种传统农俗现象。


  • 贴秋瞟


俗话说:“立秋到,贴秋膘,冬去春来身体好。”


秋风一起,胃口大开,吃点好的,补充一下营养,补偿夏天的损失。


立秋这一天,人们可以吃炖肉、烤肉、红烧肉等,但要注意,切忌暴饮暴食。



  • 啃秋


立秋日食西瓜或香瓜,谓之“啃秋”,“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


《岁时风俗》有记:“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可免腹泻。”


这天吃西瓜或香瓜,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啃秋,实际上是一种丰收的喜悦。


  • 食秋桃

浙江杭州一带有立秋日食秋桃的习俗。

每到立秋日,人人都要吃秋桃,每人一个,桃子吃完要把桃核留藏起来。

等到除夕,不为人知地把桃核丢进火炉中烧成灰烬,人们认为这样可以减少生病。


  • 福圆


立秋节气是台湾龙眼的盛产期。人们相信吃了龙眼肉,子孙会做大官,而且龙眼又称为“福圆”。


所以有俗语:食福圆生子生孙中状元。


  • 冰西瓜、蒸茄脯、煎香薷

清代《帝京岁时纪胜》记载:立秋前一天,用冷水冰一个西瓜,锅里蒸一碗茄脯,煮上一大壶香薷饮。

待冷却后,家中每个人都喝上一杯,这样,就可以保证全家不受暑气困扰而会产生各种疾病了。



03


立秋养生

今年的立秋正值中伏,此时暑热未消,故民间有“秋老虎”之说。

但从今天开始,天地的气机开始趋向收敛,我们养生也要顺应天地四时的变化,应从消暑清热逐渐向滋阴养肺过度。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吃好三样

立秋是进入秋季后的第一个节气,我国民间有“贴秋膘”“啃秋”的传统。

进入秋季,雨水变少,天气变得干燥,润肺去燥成为首要功课。

  • 莲藕萝卜排骨

民间有俗语:“秋食白萝卜,胜过补药”。

萝卜中含有大量维生素,营养丰富,其含有的纤维素也能预防便秘,老年人可以适当多吃。

莲藕是秋季的应季蔬菜,具有补益脾胃的作用。

将萝卜莲藕与排骨同煮,既美味又养身。



  • 拌银耳

俗话说:“秋食白食,滋阴润肺”,银耳是最适合秋天食用的白食之一。

银耳滋阴润肺、营养丰富,被誉为“食用菌之王”。

银耳除了煲汤还可以凉拌、清炒,银耳拌三丝、炒双耳都是适合在秋季食用的菜品。

  • 清炒百合山药

百合理脾健胃、利湿消积,具有清火、润肺的功效,对于很多秋燥上火的人来说,很有好处。

山药味甘,中医说它“补而不腻,香而不燥”,山药中含有大量黏液蛋白、纤维素、淀粉酶对于心脑血管病人有好处。



喝好三样

  • 蜂蜜水

《神农本草经》中说蜂蜜“除百病、和百药”“多服久服不伤人”。

每天一杯蜂蜜水可以去燥润肺,适合秋天食用。

  • 白果雪梨汤

《本草纲目》中记载白果“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

使用白果最好把果仁中的绿色胚芽去除,避免接触果核。

雪梨润肺,将雪梨与白果一起煲汤,不仅润肺而且清甜美味。

  • 红豆陈皮汤

赤小豆营养丰富,能够加速肠道蠕动,同时还有减肥去浮肿的功效。

陈皮味苦性温,能够帮助消化,具有理气祛湿的作用。


做好三样


  • 减少辣、凉食物的摄入


秋天,天气将要转凉,不要过分贪凉,冷的、凉的食物就可能会导致肠胃不适,引发肠胃疾病。

秋季气候干燥,要减少辣味食物的食用,吃辣过多天气干燥更容易上火。

  • 增加运动

秋天,空气湿度降低,早晚温差加大。

早晚变得凉爽起来,更适合运动,立秋之后可以适当加大运动量,清晨爬山或者跑步都有益身心健康。

  • 春捂秋冻要记牢

老话说“春捂秋冻”,夏秋之交,天气多变。

秋季添加衣服不宜过快,不宜过多,最好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这样才能减少感冒。



立秋,是秋天第一个节气,更是“四时八节”之一,是由夏入秋的重要时间节点,亦是古人极为重视的节日。


夏未尽,秋已至,一叶落,天下秋;


季节交替,岁月轮回,
历经酷暑骄阳,静候一季丰收;


时值夏秋更迭,亦要顾念己身,记得加餐添衣。


夏末初秋,将四季分成两半;不因夏季的狂热焦躁,不因秋季的肃杀哀嚎,于时间里,亦步亦趋,步履轻盈。



【版权声明】:
本文图文转载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仅供学习参考之用,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8wG4iAwKniM6jxJ-V-ex1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