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碎片监测与低轨卫星组网联合实验室2020级硕士研究生顺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

       2023年6月11日14:00,空间碎片监测与低轨卫星组网联合实验室2020级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会在青岛理工大学现代教育中心210会议室举行。



       答辩会特别邀请了山东大学李凯岭教授作为答辩委员会主席,答辩委员分别为青岛理工大学郭阳副教授、青岛理工大学张庆海副教授、青岛理工大学邵晶副教授、青岛理工大学曹金凤副教授、青岛理工大学官源林老师,答辩委员会秘书由青岛理工大学张天一老师担任。此外,研究所全体研究生也旁听了本次答辩会。

       答辩会开始前,答辩秘书隆重介绍了答辩委员会主席和各位委员,并宣读答辩流程;然后,答辩委员会主席李凯岭教授宣布答辩会正式开始。此次答辩实验室共5名硕士研究生参加,分别从研究问题、研究目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成果、工作总结及论文修改情况等方面进行汇报,并认真回答了各位答辩委员提出的问题。答辩汇报结束后,召开答辩委员会会议。答辩委员们根据各位硕士研究生的论文水平和答辩情况,做出决议,写出答辩委员会评语。

       闫旭光,工学硕士,论文题目为《数字化车轮设计与其孪生体试验分析》,论文以辐条式车轮设计为背景,分析其在径向载荷下的受力,提出了一套辐条式车轮数字化模型的建模和分析方法,设计搭建试验平台完成了辐条式车轮结构受力实验。针对径向载荷作用下的辐条式车轮,提出了辐条张拉应力分析计算方法,建立的数字化车轮模型能够为辐条式车轮的制造、测量和维修等提供参考。

       刘圣乾,工程硕士,论文题目为《主动反射面平台构建与数字化监测研究》,论文针对目前主动反射面技术难以满足射电望远镜观测过程中的实时性的问题,设计并实现了一套主动反射面数字化监测实验平台,在主动反射面数字化监测实验平台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测距传感器的主动反射面面形检测方法,结合主动反射面平台的数字模型,通过实验验证了主动反射面数字化监测实验平台的有效性和数字化监测方法实时性,实现对主动反射面的数字化监测。

       欧阳福浩,工程硕士,论文题目为《介电弹性体驱动的软体手指刚度优化设计研究》,提出一种刚-柔结构软体手指的刚度优化设计方法及一种螺旋支撑结构刚度优化方法,分析弹簧储能、薄膜预拉伸率,螺旋支撑结构的线径、轴向节距、圈数等参数对软体手指弯曲性能的影响,并制备出软体抓手进行抓取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

       陈佳伟,工程硕士,论文题目为《铁路客车铜基粉末冶金闸片摩擦性能及寿命预测研究》,论文针对铜基粉末冶金闸片摩擦性能研究不充分、磨损率及使用寿命难以预测等问题,利用 1:1 制动试验台,对铜基粉末冶金闸片进行了多因素耦合制动试验,提出 ASO-BP 算法用以对闸片磨损率预测,利用 SMOTE 算法对闸片磨损率数据进行扩充,通过威布尔分布对闸片寿命进行预测。实现了磨损率及寿命预测,预测结果与实际接近,验证了预测方法的可行性。

       王炳龙,工程硕士,论文题目为《绳索牵引并联机构的轨迹规划与控制研究》,论文针对绳索牵引并联机构中绳索的单向受力性和柔性特点降低了轨迹规划的稳定性以及轨迹跟踪控制精度等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五次多项式轨迹规划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粒子群算法的模糊PID轨迹跟踪控制器,搭建了绳索牵引并联机构实验平台并进行了实验,验证了轨迹跟踪控制器的控制效果。

       最后,答辩委员会认为5名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论文达到了国务院学位条例对硕士学位论文的要求,答辩委员会经过讨论后一致同意通过论文答辩,建议授予闫旭光同学工学硕士学位,授予刘圣乾、欧阳福浩、陈佳伟、王炳龙四位同学工程硕士学位,并对5位答辩同学顺利通过硕士学位论文答辩表示祝贺。